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黑鹳

动物百科小编离家小猫三两只给大家整理了黑鹳的资料,包括黑鹳的图片资料、黑鹳的形态特征、黑鹳的生活习性、黑鹳的品种和种类、黑鹳的寿命等与黑鹳相关的详细信息。

黑鹳Black stork

黑鹳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鹳科 Ciconiidae
属: 鹳属 Ciconia
种: 黑鹳 C. nigra
        (Linnaeus, 1758)
分布: 亚洲、欧洲、非洲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黑鹳(拼音:hēi guàn);
英文名:Black stork;
学名:Ciconia nigra。
黑鹳,又叫黑老鹳、乌鹳、锅鹳。中国国家I级保护动物。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繁殖地分布于欧亚大陆,越冬地可达非洲中部、印度、中国南方。栖息于河湖沿岸、沼泽地区,营巢于峭壁或湿地高树上。成年黑鹳的声带退化,不会发出叫声,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击发出“嗒嗒嗒”的响声。食物主要是鱼类,如鲫鱼和条鳅,约占80%~9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鹳形目鹳科鹳属涉禽滨水群居机警主食鱼类鸣叫黑色

体长: 95-100厘米

身高:

体重: 3公斤

生命: 31岁

食性: 鱼类、昆虫、蛙

繁殖: 每窝产卵4-5枚

习性: 迁飞时结群活动,平时单独活动

分布: 亚洲、欧洲、非洲

黑鹳

黑鹳站立

黑鹳

黑鹳飞翔

黑鹳

黑鹳家庭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黑鹳体长95-100厘米,翼展144-155厘米,重量3公斤。黑鹳鲜红色的嘴长而直,基部较粗,往先端逐渐变细,鼻孔较小,呈裂缝状。   它的腿也较长,胫以下的部分裸出,呈鲜红色,前趾的基部之间具蹼。眼睛内的虹膜为褐色或黑色,周围裸出的皮肤也呈鲜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端的绿色、紫色或青铜色金属光辉,尤以头、颈部的更为明显。   幼鸟的头、颈及上胸均为褐色,颈及上胸羽端棕褐色,呈点斑状,翼羽及尾微缀以淡棕色,胸腹中央微沾棕色,嘴及脚为褐灰色。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黑鹳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石沿或浅洞处营巢,或在绿洲湿地高大的胡杨树上营巢,有沿用旧巢的习性。 成年黑鹳的声带退化,不会发出叫声,但能用上下嘴快速叩击发出“嗒嗒嗒”的响声。食物主要是鱼类,如鲫鱼和条鳅,约占80%~90%,其次为蛙,也食蝼蛄、蟋蟀、龙虱等昆虫,蛇和甲壳动物。黑鹳是一种迁徙鸟,但在西班牙大部分留居,仅少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西非越冬;在南非繁殖的种群也不迁徙,仅在繁殖期后向四周扩散,主要做局部的高度运动。   繁殖在欧洲的种群,几乎全部迁到非洲越冬,其中少数在西欧繁殖的种群主要经直布罗陀海峡到西非。在西古北区和东欧繁殖的种群主要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地中海东端迁往非洲越冬;在西亚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到印度越冬;而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到我国长江以南越冬;迁徙时常成10余只至20多只的小群。主要在白天迁徙。   迁徙飞行主要靠两翼鼓动飞翔,有时也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迁徙时间秋季在我国主要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开始南迁,春季多在3月初至3月末到达繁殖地;在欧洲秋季多在8月末至10月离开繁殖地迁往越冬地,春季在3~5月到达繁殖地。夏天在中国北方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迁飞时结群活动,平时则单独活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黑鹳1年繁殖1窝,每窝通常产卵4-5枚,也有少至2枚和多至6枚的。卵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62~71mm×47~55mm,平均67.1mm×50mm,重66~88g,平均77.3g。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天。刚孵出后全身被有白色绒羽, 黑鹳雏鸟是晚成性鸟类,留巢期甚长,70日龄时才具飞行能力,并可在巢附近做短距离的练习飞行,75日龄后可随亲鸟到河湖岸边或河漫滩觅食,夜晚仍归巢栖息,直至100日龄后才不归巢,跟随亲鸟到更大范围内活动。幼鸟在3-4龄时性成熟。据环志观察,最老的环志鸟在18年时回收,据笼养条件下的观察,最高黑鹳寿命可达31年。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黑鹳在国外的分布亦很广,繁殖在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东欧、往东经苏联和蒙古到西伯利亚东部、俄罗斯远东、朝鲜等整个欧亚大陆古北区范围,大约在北纬40°~60°的整个区域,它也繁殖在南非,从赞比亚和马拉维到开普省;越冬在西非、东非、非洲东北部和亚洲南部,从巴基斯坦西部经印度北部到东南亚和我国南部。中国:繁殖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天山山地、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和东部盆地、青海西宁、祁连山、甘肃东北部、中部、西南部祁连山、西北部张腋、酒泉、敦煌、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中部伊克昭盟、东胜、乌梁素海、呼和浩特、东北部巴林、赤峰、阿伦河、黑龙江省哈尔滨、山河屯、牡丹江、吉林省长白山,辽宁省熊岳、朝阳、鞍山。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据1990~1993年中国水鸟隆冬统计,1990年(6个湿地)和1991年(4个湿地)均为48只,通常所见仅3~5只,在鄱阳湖越冬的黑鹳最多也仅见有11只。   在长白山北坡及其附近800k㎡的统计,平均为0.75只/100k㎡;在山西省1982~1984年4680k㎡统计,平均为1.03只/k㎡,繁殖种群数量估计为40只左右;   在新疆南部1985~1992年对40多条河流和水库的直接统计,平均每条河至少有1~4对黑鹳分布,按200条河流推算,黑鹳总数为500~1000只。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北京市拒马河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鹳的数量观察种群数量超过20只。   2007年秋冬季节,在山西灵丘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到越冬黑鹳的种群数量达32只。   

黑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black stork (Ciconia nigra) is a large wading bird in the stork family Ciconiidae. It is a widespread, but uncommon, species that breeds in the warmer parts of Europe (predominantly in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across temperate Asia and Southern Africa. This is a shy and wary species, unlike the closely related white stork. It is seen in pairs or small flocks—in marshy areas, rivers or inland waters. The black stork feeds on amphibians and insect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黑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