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小太平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小太平鸟的图片

小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japonica,英文名:Japanese Waxwing)是太平鸟科太平鸟属的鸟类,别名十二红、绯连雀、朱连雀,体长约16厘米。尾端绯红色显著,与(大)太平鸟的区别在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臀红色,次级飞羽端部无蜡样附着但羽尖绯红,缺少黄色翼带。一般生活习性与太平鸟相似,以植物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秋、冬季所见的食物有卫矛、鼠李,兼食少量昆虫。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及中国东北部,越冬至日本及琉球群岛。不定期繁殖鸟见于黑龙江的小兴安岭。越冬鸟群有时至中国湖北及山东。极少数在福建、台湾及华中有记录。是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等级:近危物种。

中文学名:小太平鸟

拉丁学名:Bombycilla japonica

英文俗名:Japanese Waxwing

命名作者:Siebold, 1824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

中文属名:太平鸟属(Bombycilla)

繁殖区:古北界 : e Asi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686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近危物种

Near Threatened(NT)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濒危或灭绝危险

外形特征

小太平鸟:形态特征图
小太平鸟:形态特征图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体型略小(16厘米)的太平鸟,雌雄同色。小太平鸟体羽基色变化平缓,尾稍翅稍等特殊部位颜色鲜亮,体形体态优美,外形颇为俊俏悦目。尾端绯红色显著。本处于兴奋状态,则头顶的冠羽会树立起来,这时就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头部的黑色环带和冠羽。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褐色。

叫声:群鸟发出高音的咬舌音。叫声连续细弱。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小太平鸟与太平鸟的区别:

(1)小太平鸟黑色的过眼纹绕过冠羽延伸至头后;

(2)小太平鸟臀绯红,而太平鸟臀部黄色;

(3)小太平鸟次级飞羽端部羽尖红色,翼缺少黄色翼带。而太平鸟有黄色翼带,羽尖黄色。

(4)小太平鸟不似天平鸟翼上具大面积白色。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太平鸟(左边三只),尾部黄色;小太平鸟尾部红色(最右)
太平鸟(左边三只),尾部黄色;小太平鸟尾部红色(最右)

生活习性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在我国所见的种群数量比太平鸟少得多,一般属稀有种。迁徙及越冬期间成小群在针叶林及高大的阔叶树上觅食,常与太平鸟混群活动。一般生活习性与太平鸟相似,以植物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秋、冬季所见的食物有卫矛、鼠李(赵正阶,1988)和女贞果实(诸葛阳,1990)。

小太平鸟喜成群活动,并常常与太平鸟混群活动于针叶林和高大的阔叶乔木中间,其生境与太平鸟近似但远较太平鸟少见。

小太平鸟栖息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中。常数十只或数百只聚集成群活动。性情活跃,不停地在树上跳上飞下。除饮水外,很少下地。以植物果实、种子、嫩叶等为食,兼食少量昆虫。

地理分布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夏候鸟旅行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旅鸟、冬候鸟);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冬候鸟)。

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阿穆尔河下游、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夏候鸟)、萨哈林岛(库页岛)(旅鸟),日本,朝鲜半岛(旅鸟、冬候鸟)。

生长繁殖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每年6月份开始繁殖,巢多营于针叶树枝间,以树枝、苔藓、枯草等为巢材,巢内铺垫羽毛、草茎等,巢呈碗状。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为14天左右。

保护现状

小太平鸟
小太平鸟

本物种在中国的分布地域虽然非常广泛,但并非优势种,属于稀有种,本物种还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威胁。

IUCN濒危等级: 近危物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非法贸易:与太平鸟一样,小太平鸟亦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但是本物种至今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而出现在市场上的太平鸟均是直接捕捉自野外。这种非法鸟类贸易直接造成了本物种种群数量的下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小太平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生长繁殖、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