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黄腰太阳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黄腰太阳鸟的图片

黄腰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siparaja,英文名:Crimson Sunbird)属太阳鸟科太阳鸟属。小型鸟类。性活泼,行动极为灵巧、敏捷。所食昆虫,多数是农业害虫,是有益鸟类。分布于印度、孟加拉至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多生活于海拔约1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村边开阔的小树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黄腰太阳鸟是新加坡的国鸟。

中文学名:黄腰太阳鸟

拉丁学名:Aethopyga siparaja

英文俗名:Crimson Sunbird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

中文属名:太阳鸟属(Aethopyga)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Sulawesi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190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红色

次要羽色:绿色

外形特征

黄腰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黄腰太阳鸟:形态特征图

体型中等(13厘米,包括尾长)的亮红色(仅雄鸟)太阳鸟。腹部深灰。雌鸟暗橄榄绿色,两翼和尾不沾红色。亚种tonkinensis及owstoni的中央尾羽无延长。

虹膜-色深;嘴-近黑;脚-偏蓝。

叫声:轻柔的seeseep-seeseep。3~6个清晰音节的轻快鸣声tsip-it-tsip-it-sit。

黄腰太阳鸟:雄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
黄腰太阳鸟:雌鸟
黄腰太阳鸟:雌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黄腰太阳鸟:雄鸟幼鸟

生活习性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单独或成对光顾种植园及森林边缘的刺桐(Erythrina)丛及类似的花期树木。喜在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或村边开阔的小树林间活动。性活泼,在乔木上层花丛枝叶间穿梭跳跃。食物主要是花蜜、甲壳虫、寄生蜂、双翅目昆虫、蚂蚁、小蜘蛛等。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小群。

喜欢在林缘和疏林地带乔木上以及花丛与枝叶间活动和觅食,也在灌丛枝叶间攀爬,时而紧紧地抓住花枝,迅速地将嘴像蜜蜂一样伸入一花朵,然后又伸到另一花朵,时而又在花朵前翱翔,或快速飞开又飞回,也能在叶表下面啄食昆虫。性活泼,行动极为灵巧、敏捷。

亚种分化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云南亚种Aethopyga siparaja seheriae,国内分布于云南西部潞西、永平、西南部永德、耿马、镇康、沧源、双江、孟连、南部元江、思茅、西双版纳、绿春、金平、东南部勐腊和中部景东等地;

黄腰太阳鸟滇东亚种Aethopyga siparaja tonkinensis,国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广西南宁;

黄腰太阳鸟广东亚种Aethogpyga siparaja owstoni,仅分布于广东南部雷州半岛。

生长繁殖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繁殖期4-7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树上或灌木上。巢呈梨形,悬吊于细的侧枝末梢,尤其是伸到河流等水源上空的细枝末梢。由细的须根、苔藓、草茎、木棉绒以及毛虫排泄物等材料构成。

每窝产卵2-3枚。卵乳白色、白色或灰色,被有紫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一圈或成帽状,也有少数被有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4.3-16.3mm×11.2-12.0mm。

地理分布

黄腰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黄腰太阳鸟: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viridicauda为留鸟于云南西部及南部;tonkinensis见于云南东南部(金屏);owstoni局限于广东南部硇洲岛。常见的低地留鸟,高可至海拔900米。

保护现状

黄腰太阳鸟
黄腰太阳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黄腰太阳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亚种分化、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