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

动物百科小编小香猪给大家整理了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的档案资料,包括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的图片、所属门、纲、目、科及描述简介、标本记录介绍等与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相关的详细信息。

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档案信息

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

物种名:鞍形花蟹蛛

拉丁名:Xysticus ephippiatus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蛛形目 Araneae

科:蟹蛛科

资源编码:21131361103

描述:宋大祥 朱明生 :1997:形态描述雌蛛长5.80—6.50毫米。淡黄褐色。背甲两侧有红棕色的纵行宽纹,头胸部的长与宽相近。眼的周围,尤其是侧眼丘的部位呈白色,两前侧眼之间有一条白色横带,穿过中眼域。两眼列均后凹,中眼小于侧眼,两侧眼丘愈合,前中眼距大于前中侧眼距,后列诸眼的间距约相等。中眼基本上呈方形,但前边略长于后边。额高略大于前中眼间距之半。额缘有8根长毛排成一列。无颈沟及放射沟。下唇长大于宽。下唇和颚叶的末端带青灰色。胸板盾形,前缘宽而略后凹,后端尖。第1、2对步足较长而粗壮,色泽也较后两对足为深,有黄白色斑点。第1步足腿节的前侧面有3或4根粗刺。腹部的长度略大于宽度,后半部较宽,后端圆形。腹部门的背面有黄白色条纹及红棕色斑纹。雄蛛长4.60—5.30毫米。背甲深红棕色。第1、2步足较细长,腿节和膝节亦呈深棕色,与雌蛛有明显的区别。腹部背面有红棕色斑纹。从腹面看,胸板、各足的基节、腹部的腹面亦为红棕色。卵袋:在卵室内,白色,长约7—8毫米,宽2—3毫米。每个卵袋平均有卵50粒左右。卵粒椭圆形,长0.90—1.00,宽0.80—0.90。初产时为乳白色,表面有一层粘胶状物质,干涸后呈淡黄色。幼蛛:鞍形花蟹蛛的雄幼共脱皮6次,有7个龄期;雌幼蛛脱皮7次,有8个龄期。各龄期的特征:一龄:体长1.10—1.20毫米。眼红褐色。体淡黄色,表面光滑无毛,有光泽。步足白色,半透明。腹中部稍宽,后端窄,背面有数条横形凹陷。在卵袋内发育。二龄:体长1.30—1.50毫米。体淡黄色,背甲突起。侧眼后方有淡绿色条纹。头部前缘有5根横列刺,中眼域有刺2根,背甲中央有刺3根(纵列),侧眼后方有刺3—4根,背甲后缘有刺4根(横列)。腹部背面有数条纵向排列刺,周缘有斜纵向凹凸。步足多刺,第1、2对步足长于3、4对步足,且粗。三龄:体长1.80—2.20毫米。头胸部淡黄绿色。侧眼后方有深绿色条纹。背甲边缘深褐色。腹面背面粉红色。边缘刺的基部有红褐色斑点,并且有黄白色波状纹。步足跗节下面有4对以上长刺。四龄:体长3.00—3.20毫米。体褐色或淡黄绿色。侧眼后方有深绿色条纹。背甲边深褐色。腹部红褐色,波状纹加宽。步足刺毛基部褐色,斑点加大。五龄:体长3.20—3.50毫米。体褐色或黄褐色。背甲两侧有黑褐色宽纵纹,中央淡褐色。腹部长椭圆形,后端宽,前端窄并有横形条纹。六龄:体长3.90—5.90毫米。此时雌雄个体已能区别。雌蛛的体色与雌成蛛相似;雄蛛触肢膨大呈荷苞状。体形较小。体深褐色或黑褐色。第1、2对步足的腿节和膝节黑褐色。七龄:雌蛛体长5.00—6.80毫米。体色同雌成蛛。宋大祥 朱明生 :1997:生物学描述生物学特征(1)习性:在棉花的中、后期经常活动在棉株上捕食。阴雨或大风天不甚活动,晴天活动频繁,夜间一般不活动。在棉株上遇到险情时,则泌丝下垂潜逃,幼蛛亦可泌丝借风力飞航。(2)历期:雌雄之间有差别:雌蛛平均幼蛛期为133.80天(99—154天);雄蛛为111.60天(74—142天)。(3)寿命:成蛛寿命的长短与温度和性别的关系密切。一般雌成蛛寿命较长,平均在60天(25—144天)左右;雄蛛为25—44天。越冬成蛛的寿命可达270余天。(4)年生活史:鞍形花蟹蛛在辽宁省以成蛛和幼蛛于10月下旬在树洞、石缝、枯枝落叶内越冬。越冬成蛛于翌年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一年发生一个世代(表3)。(5)繁殖交配:亚成蛛蜕下最后一次皮后就能交配。交配时雄蛛爬到雌背,以步足卡着雌蛛步足,并转动180°,将头部朝向雌蛛腹末,用第1、2对步足将雌蛛橇起,用第3、4对步足卡着雌蛛步足。雄蛛将触肢伸向雌蛛生殖孔处进行受精,左右触肢轮换受精,全部交配时间在1小时左右。交配后的雄蛛迅速离开,未见雌蛛残食雄蛛现象。产卵与护卵:交配后的雌蛛平均19.30天(17—21天)后就开始产卵。产卵前寻找合适的场所,之后分泌蛛丝将棉花叶缘卷起做成一个粽状卵室。卵室的大小随蜘蛛个体和棉叶的大小不同而异。一般长30毫米,宽和高在20毫米左右。鞍形花蟹蛛的护卵习性较强。产卵后雌蛛终日伏在卵袋上,不食不动。当有其它昆虫或蜘蛛接近时,就奋力抵抗或捕食之。产卵量与孵化率:大多数一生产1个卵袋,少数产2个卵袋。产2个卵袋的个体,以第一个卵袋内的卵粒数为最多,可达125粒左右,第二个卵袋只有50粒左右。两次产卵的间隔为46—53天。单雌一生的产卵量平均150.20粒左右,最多可达240粒多粒(曲天文,1981)。卵的孵化率较高,无论是田间采回的卵袋或室内饲养成蛛产下的卵袋,平均孵化率96.70%(84%—100%)。宋大祥 朱明生 :1997:分类讨论胡金林和李爱华在1987年鉴定为Xysticus sujatai的标本,经我们复检,认为系误订,应改正为鞍形花蟹蛛。Platnick(1993)的名录中根据Ono(1988:89)认为 X.sajatai是X.croceus的异名的意见而把胡金林所鉴定的标本列为Xysticus croceus(p.725),也是不妥的。

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标本记录信息

标本记载1

平台号:2113C0001500000240

标本号:002779

标本馆:HB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北省

产地1:HEB

采集人:张锋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2

平台号:2113C0001500000239

标本号:002778

标本馆:HB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北省

产地1:HEB

采集人:张锋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3

平台号:2113C0001500000238

标本号:002777

标本馆:HB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北省

产地1:HEB

采集人:张锋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4

平台号:2113C0001500000237

标本号:002776

标本馆:HB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北省

产地1:HEB

采集人:张锋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5

平台号:2113C0001500000236

标本号:002775

标本馆:HB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北省

产地1:HEB

采集人:张锋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记载6

平台号:2113C0001500000235

标本号:002774

标本馆:HBU

国家:中国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采集地:河北省

产地1:HEB

采集人:张锋

保藏状况:完整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共享

标本属性:普通

单位:河北大学标本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鞍形花蟹蛛 Xysticus ephippi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