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大自然
一起见证神奇的动物世界

壮丽细尾鹩莺

动物百科小编莫扎鱼给大家整理了壮丽细尾鹩莺的资料,包括壮丽细尾鹩莺的图片资料、壮丽细尾鹩莺的形态特征、壮丽细尾鹩莺的生活习性、壮丽细尾鹩莺的品种和种类、壮丽细尾鹩莺的寿命等与壮丽细尾鹩莺相关的详细信息。

壮丽细尾鹩莺Superb Fairy-wren

壮丽细尾鹩莺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细尾鹩莺科 Maluridae
属: 细尾鹩莺属 Malurus
种: 壮丽细尾鹩莺 M. cyaneus
        (Ellis, 1782)
分布: 澳洲东南部 物种概述Summary 中文名:壮丽细尾鹩莺(拼音:zhuàng lì xì wěi liáo yīng );
英文名:Superb Fairy-wren;
学名:Malurus cyaneus。
壮丽细尾鹩莺,又名华丽细尾鹩莺,是细尾鹩莺科的一种,分布在澳洲东南部。它们是留鸟及地盘性的,栖息在有稀疏丛林的草原、森林、林地及花园。它们已适应了城市环境,在悉尼、堪培拉及墨尔本的郊区十分普遍。它们主要吃昆虫,以种子为辅食。壮丽细尾鹩莺被用作为澳洲鸟类观察及保育协会(Bird Observation & Conservation Australia)的徽章。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标签: 雀形目鹩莺留鸟特有领地意识森林杂食蓝色

体长: 全长约14厘米

身高:

体重: 8-13克

生命:

食性: 主食昆虫

繁殖: 每次可以生3-4颗蛋

习性: 留鸟、具有地盘性

分布: 澳洲东南部

壮丽细尾鹩莺

雄性壮丽细尾鹩莺

壮丽细尾鹩莺

雌性壮丽细尾鹩莺

壮丽细尾鹩莺

亚成年壮丽细尾鹩莺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壮丽细尾鹩莺长度约14厘米,尾长平均约5.9厘米;重量8-13克。壮丽细尾鹩莺,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繁殖期的雄雀羽毛呈鲜虹蓝色,配以黑色及灰褐色。鲜色的冠及耳羽是用来示爱的。繁殖期的雄雀前额、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鲜蓝色,双翼呈褐色,喉咙、眼斑及喙都是黑色的。雌雀、雏鸟及非繁殖期的雄雀都是呈黄褐色,下身较为浅色,尾巴呈黄褐色(雌雀及雏鸟)或灰蓝色(雄雀)。雌雀及幼鸟的喙是褐色的,而雄雀在第一冬天后其喙会变为黑色。未成年的雄雀在孵化后第一个繁殖季节会换成繁殖期的羽毛,不过第一年的换羽往往并不完整,要待第二或第三年才会完整。雄雀与雌雀在繁殖后都会换羽,于冬天或春天就会再次换成婚羽。雄雀繁殖期的蓝羽,尤其是耳羽,是呈虹色的,这是因为扁平及扭转的小羽枝。蓝羽可以反射紫外光,使它们更为明显。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栖息地:
栖息在充满下层灌木的林区,且适应了城市环境及会在花园和公园出没。马樱丹及入侵的黑莓可以给它们提供遮盖的地方。它们似乎很适应在城市中居住,且胜过入侵的家麻雀。在海德公园及悉尼皇家植物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群落。它们并不会栖息在密林或山区。松树及桉树林也不适合它们生活。
行为:
壮丽细尾鹩莺非常活跃于觅食,尤其是在近遮蔽处的辽阔地面。它们以跳跃来活动,以尾巴来平衡。双翼短而圆,在短途飞行的上升中很有帮助。于春天及夏天,昆虫的数量很多及容易捕捉,所以在每次捕捉之间都可以休息。它们日间会留在遮蔽处休息。到了冬天,食物较难寻找,它们会花一整天的时间来觅食。
壮丽细尾鹩莺是会进行合作生殖,全年由3-5只成员负责保卫地盘。鸟群是由配偶对及一些在同一地盘孵化的雄雀或雌雀组成,这些雀鸟群未必是配偶对的子女。它们会帮助保卫地盘及哺育雏鸟。同一鸟群的雀鸟是会互相用喙梳理的。
壮丽细尾鹩莺的主要掠食者包括黑背钟鹊、钟鹊属、笑翠鸟、噪钟鹊、乌鸦及渡鸦及鵙鸫。另外,入侵的哺乳动物如赤狐、猫及黑鼠也会掠食它们。它们会以“啮齿动物式跑步(rodent-run)”来分散掠食者对鸟巢内雏鸟的注意。它们会低下头、颈及尾巴,伸出双翼,迅速的跑动将羽毛抖松,并发出一种持续的警报鸣声。
食性:
壮丽细尾鹩莺是吃昆虫的。它们吃多种细小的生物,主要是昆虫,如蚁、草蜢、蝽蟓、苍蝇、象鼻虫及多种幼虫;它们也会吃小量的种子、花朵及果实。它们会在地面或不高于2米的丛林间觅食。由于这种觅食方式,它们很易受到掠食者侵袭,故此它们很多时会一同或在近遮蔽处觅食。于冬天食物短缺时,蚁就是它们重要的食物。雏鸟会吃大量毛虫及草蜢。
社交:
壮丽细尾鹩莺的声音沟通主要是用作社交、聚集或保卫地盘。最主本或第一类叫声是长1-4秒的高音,每秒包含了10-20个短节;雄雀及雌雀都会有这种叫声。雄雀另有一种第二类叫声,是面对掠食鸟类(如灰钟鹊)的反应。这类行为并非为要通知其他雀鸟,但目的不明。这类叫声并非警告,而是将发出叫声的雄雀的位置通知掠食者。这有可能是一种示威,但却未能肯定。它们的警告叫声是一连串尖锐的吱吱声,其他细小的雀鸟也会明白。雌雀在孵化时会发出轻声的声音。
示爱:
壮丽细尾鹩莺已知有几种示爱方式,其中一种是以像海马般的形式飞行起伏。雄雀会将颈部膨胀,令羽毛竖起,于飞行时将身体由水平改为垂直,慢慢下降,当接迎地面时就会急速拍动双翼上升。另一种是竖起羽毛来展示它们耳朵上的蓝色绒毛,是为一种攻击性或示爱的行为。
在繁殖季节,雄雀会喙走黄色花瓣送给雌雀。黄色的花瓣与它们的身体颜色有强烈对比,是示爱的其中一部份。雄雀有时会将花瓣送给其他地盘内的雌雀,有时更会在繁殖季节以外的时间来展示自己。它们是社交性一夫一妻制但在繁殖上却是滥交的,即一对雄雀及雌雀会一起生活,但双方不时会与其他雀鸟交配;其中一部份幼鸟可能会由其他雄雀所照顾。幼鸟并非只有配偶对单独照顾,一些与雌雀交配的其他雄雀也会照顾幼鸟。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壮丽细尾鹩莺会于春天至夏末繁殖。鸟巢是圆拱形结构,以草及蜘蛛网造成,入口会在一边及接近地面。繁殖季节内可能会产两窝或以上。每次可以生3-4颗蛋,蛋呈白色有赤褐色斑点,约有12 x 16毫米大。孵化期为14天。初生的雏鸟未能看见,身体红色没有羽毛,当长出羽毛时很快就变成黑色。到了5-6日大它们就会打开眼睛,10日大就完全长出羽毛。所有鸟群成员都会帮忙喂哺,并于10-14天移走粪囊。到了40天大,幼鸟就可以自行觅食,但仍会留在鸟群中一年作为帮手,接着会转到其他鸟群或是在原有鸟群内成为领袖。作为领袖,它们会喂哺及照顾其他雏鸟,并会对抗杜鹃及掠食者。霍氏金鹃、金鹃及扇尾杜鹃会寄生在它们当中。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壮丽细尾鹩莺广泛分布在相对较潮湿及肥沃的澳洲东南部,由南澳洲州东南部及艾尔半岛端,经维多利亚州、塔斯曼尼亚、新南威尔士及昆士兰,经布里斯本及向内陆扩展,北至道森河(Dawson River)及西至布莱科尔(Blackall)。它们在悉尼、墨尔本及堪培拉的郊区十分普遍。

亚种与分类Subspecies and Taxonomy

壮丽细尾鹩莺已知有两个亚种:
1、M. c. cyaneus:1782年描述的指名亚种,分布在塔斯曼尼亚及巴斯海峡的岛屿。它们较为大只及深色,雄雀有较深的蓝色。在金岛的群落因较为深色而最初被描述为另一物种,后来则被分类到此亚种中。弗林德斯岛群落的颜色是介乎金岛群落与塔斯曼尼亚群落中间。
2、M. c. cyanochlamys:于1881年被描述,分布在澳洲主岛。昆士兰雄雀的冠、耳羽及上背是银蓝色的。

进化过程Evolutionary process

鸟类学家理查德·斯科德(Richard Schodde)在他1982年的自传中指壮丽细尾鹩莺及辉蓝细尾鹩莺的共同祖先源自南方。这个共同祖先分开成为西南部(辉蓝细尾鹩莺)及东南部(壮丽细尾鹩莺)的群落。由于西南部较东南部干旱,当环境许可时,辉蓝细尾鹩莺就可以扩散至内陆地区。在东方,壮丽细尾鹩莺则于冰河时期海平面较低时扩散至塔斯曼尼亚。后来海平面回升而隔离了M. c. cyaneus亚种。巴斯海峡形态则是于较近期才与塔斯曼尼亚的分隔,所以未能达至亚种的程度。进一步的分子研究有可能会改变这个假说。

知 识Knowledge

壮丽细尾鹩莺分类在细尾鹩莺属中,分布在澳洲及新几内亚低地。它们属内的最近亲是辉蓝细尾鹩莺;这两种细尾鹩莺也与澳洲西北部的紫冠细尾鹩莺。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第三次旅程中的医生及自然学家威廉·安德森(William Anderson)于1777年在塔斯曼尼亚布鲁尼岛的冒险湾(Adventure Bay)上就捕捉了三只壮丽细尾鹩莺的标本。因为它们的尾巴像欧洲的鹡鸰属,故他将它们分类此属中。不过他却没有将其发现公开,而是由其助手于1782年发表。细尾鹩莺属是后来于1816年由Louis Jean Pierre Vieillot所描述。壮丽细尾鹩莺与真正的鹪鹩科没有关系。它们以往被分类在鹟科之下,后来则被分别被分类在莺科及细尾鹩莺科。近期的DNA分析显示细尾鹩莺科与食蜜鸟及斑啄果鸟科有关,一同被分类在吸蜜鸟总科。

壮丽细尾鹩莺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The superb fairywren (Malurus cyaneus), also known as the superb blue-wren or colloquially as the blue wren, is a passerine bird of the family Maluridae, common and familiar across southeastern Australia. The species is sedentary and territorial, also exhibiting a high degree of sexual dimorphism; the male in breeding plumage has a striking bright blue forehead, ear coverts, mantle, and tail, with a black mask and black or dark blue throat. Non-breeding males, females and juveniles are predominantly grey-brown in colour; this gave the early impression that males were polygamous, as all dull-coloured birds were taken for females. Two subspecies groups are recognized: the larger and darker Tasmanian form cyaneus and the smaller and paler mainland form cyanochlamy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动物百科 » 壮丽细尾鹩莺